【历史】大英博物馆里的宜兴紫砂壶!

  日前,在社交媒体上,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文物的话题引发热议。

  我迷路了,我不知道怎样找到回家的路

  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热播短剧的完结,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感慨。这部剧讲述了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动人故事,让人们感受到了文物背后的无尽情感。

  想象一下,如果文物真的能够说话,它们是否会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,默默祈祷着能够重回家园呢?

  9月5日,网友们看完大结局后,纷纷感慨万分,有位网友动情地写下总有一天,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,会以最风光最堂堂正正的方式回到祖母亲的怀抱!

  据统计,在大英博物馆内,珍藏着约2.3万件文物,其有几件精美的紫砂器,它们是举世无双的孤品,每一件都堪称绝世之作,品相完美绝妙。

 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文化的瑰宝,更是华儿女心系祖的情感纽带。希望在不久的将,这些文物能够重回祖的怀抱,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们的魅力。

  高颈酒壶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壶流,壶把为龙吐水形制,壶身颈部有祥云贴花装饰与刻字刻字内容为‘我有旨酒,以燕乐嘉宾之心’

  陈鸣远 扇形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壶整体呈拱桥状,扇形,难得一见的壶型底款刻有陈鸣远制

  在明末时期,宜兴的紫砂壶开始与外界交流,它们通过葡萄牙商人的船只从澳门被引入欧洲,引起了欧洲贵族和商人们的热烈追捧。在清朝乾嘉时期,宜兴陶器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,而到了民初年,宜兴紫砂壶更是多次在际博览会上获得荣誉。然而,频繁的外销以及战争的掠夺,使得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壶流落海外。除了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传世佳器外,其他的传器如今又在何处呢?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。这些珍贵的艺术品,或许藏在某个私人收藏家的阁楼里,或许在某个古董市场的角落里,等待着被发现。对于这些传器的下落,我们无法准确得知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它们作为华文化的瑰宝,无论身在何处,都代表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。

  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时大彬 六方仿古

  美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时大彬·白泥瓜棱壶

  此壶如春风拂面,淡黄温润,砂砾若隐若现,仿佛诉说着古老的传说。其款式古朴典雅,制作工艺精细无比,仿佛从远古的幽谷走出,带着一份野趣和神秘。壶底刻有品外居士清赏,己酉重九大彬的款识,揭示了它的出处和制作年代。在这款壶的背后,有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。己酉年,即公元1609年,品外居士,即陈继儒,他的雅号。大彬从前多制大壶,受到品外居士的影响后,他改变了原有的惯,专注于制作壶。这款白泥瓜棱壶,就是时大彬为陈继儒精心打造的珍品。

  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时大彬·梅花壶

  这把壶的形状,犹如一朵盛开的梅花,五瓣梅花式的外观在光线下更显得耀眼。身散布着浅色的细颗粒,仿佛夜空繁星点点,砂质粗犷而质朴,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。

  它的肌理均匀,充满了神奇的趣味,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让人赞叹不已。壶底刻有玉照阁大彬的款识,这把壶是伍德沃德基金在1982年购买并赠送给大都会的珍贵礼物。

  美西雅图艺术馆陈鸣远·梅桩壶

  此壶,紫泥之胎,栗色之身,尽显其古朴之韵。壶身所附的残干破皮与缠枝,宛如自然之笔触,赋予其生动之态。整器,不仅是一件精致的茶器,更是一件强而有力的雕塑佳作。

  梅花,以堆花之技塑形,色泥浆堆砌而成,此装饰之法,恰似18世纪之流行风潮。壶腹刻有行书铭款居三友,占百花上。鸣远。此款识,如行云流水,尽显书法之美。此壶,不仅是技艺之展现,更是艺术之结晶。

  美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沈子澈·葵花壶

  此壶选用上等紫砂泥,触感温润如玉,质地细腻。其造型为六瓣筋纹的葵花式样,每一筋纹都清晰可见,使得整体造型显得典雅大方,稳健而不失灵动。壶底刻款崇祯壬午,这标志着其制作于明朝崇祯时期。

  沈子澈,一位在明崇祯至清康熙年间闻名遐迩的制壶大师,其技艺被时人赞誉为与时大彬齐名。他的作品款制古雅,浑然天成,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。家藏或手制者,价值连城。

  美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李仲芳·瓜棱壶

  壶身筋囊如琴瑟之和谐,大均等,犹如自然之造化。壶盖壶钮壶底亦均筋囊,与壶体纹理相得益彰,精密之至。壶身壶盖壶钮的凿刻,皆毫厘不爽,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。

  壶嘴与壶把则承袭壶身之风韵,棱线相似,宛若孪生。整体设计典雅秀丽,线条流转如丝,美不胜收。

  新加坡香雪庄蒋时英·英雄美人壶

  这壶犹如一颗橘黄褐色的宝石,砂砾在其若隐若现,宛如一幅水墨画。整体造型犹如一株海棠树干,粗壮而挺拔。

  壶嘴和壶把设计成树枝的形态,枝头上的那只鹰仿佛在俯瞰大地,寓意着英勇无畏的精神。树下那只熊则静静地守护着,仿佛在守护着那份英雄的荣耀。

  海棠树则代表着美人,所以这壶又被称为英雄美人壶。壶底刻有万历癸丑的楷书年款,那代表着公元1613年的历史印记。

  这把壶是蒋时英大师的杰作,他是明万历至崇祯年间的人,与文人雅士交往密切。他擅长制作紫砂陶器,其作品独具匠心,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。这把壶就是他与文人雅士友善交往的见证,也是他对自然形体造型的独特诠释。

  美尼尔逊博物馆黄玉麟·方斗壶

  这把壶采用紫红泥铺砂制成,通身覆盖着金黄色的桂花砂,熠熠生辉。其造型仿照古代农村的方斗,壶身呈现出完美的上下大的梯形状,由四个正梯形巧妙组合而成。壶盖为正方形。

  盖顶立着一个精致的立方钮,仿佛是巧的云朵点缀在壶盖之上。壶流与把手均呈现四棱形状,线条刚正挺拔,给人一种坚硬利索的感觉。揭开盖子,内壁有玉字方印,这是壶艺师精湛技艺的印记。底部则钤有愙斋印款。这把壶是黄玉麟在吴大澄门下时所制,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。

  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荣卿·太湖石提梁壶

  这壶砂质宛若婴儿肌肤般温润细腻,其形态则如一颗扁圆形的宝石,沉静且大气。壶身线条流畅,三弯流优雅地翘起,仿佛在邀请你一同品味这壶的韵味。

  嵌盖之上,一块巧的太湖石若隐若现,仿佛是壶的一座微型盆景的假山,为整个壶增添了几分雅致。而那圆柱提梁则如同一条横跨天际的彩虹,从壶的一端连接到另一端,其气势之宏大,令人惊叹。

  荣卿,这位清末的陶人,或许在历史的长河并未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但他的作品无疑是有灵魂的。尤其是这把太湖石提梁的壶,它不仅是一件工艺品,更是一件能够触动人心的佳作。

  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徐友泉 三足壶

  惠孟臣制 紫砂壶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

  在紫砂的舞台上,众多大师如璀璨星辰,他们以无与伦比的创造力,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,书写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。

  然而,这些珍贵的文物,它们是文明的记忆,是历史的印记,它们的归宿应该是回到故土。如同环球时报所疾呼的那样,我们期望所有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出的文物都能无偿归还,回到它们应有的家园。

  无论历史是喜是悲,它们都已化为昨日的尘埃。但昨天并非消失,而是化为明灯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我们不能遗忘历史,因为那些文物,它们是历史的见证,是过去的低语。我们坚信,在未的某一天,这些失落的珍宝终将重归故土,与我们同见证那一段段辉煌与沧桑。


    专注传统紫砂器

  追寻传统紫砂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意识

  感谢你分享我们玩壶先生写的每一篇紫砂文章,在这里我要说一句感谢有你,祝愿

  关注我们的壶友!